新华社西昌10月23日电(记者 孙彦新、李宣良、白瑞雪)自从48年前苏联月球1号探测器掠月而过,全世界迄今进行了123次月球探测活动,但直到今天,这个离地球最近的星球上的任何资源都尚未在人类生活中得到直接应用。
那么,中国为何要派出嫦娥一号卫星奔向月球进行探月工程?
尽管月球资源的利用遥远到无法预期,但科学家从不怀疑这一天的到来
科学家们把目前可能开发利用的月球资源大致分成3类:
——高位置资源。“站得高就望得远”,目前的通信、气象、资源等应用卫星都是因为拥有高位置而发挥作用,月球比卫星更“高”,从那里回望地球必然有不同效果。
——微重力和高真空环境资源。重力只有地球六分之一而且没有磁场的月球,如果生产新型合成材料或生物药品,将会获得混合非常均匀的产品。由于月球没有大气,以月球为基地观测宇宙,用40厘米直径望远镜的观测效果就相当于地球8米直径的望远镜。
——矿产和能源资源。已经发现月岩中有100多种矿物,其中有很多是地球稀有矿物。有人预计,全世界煤炭还能开采100年,石油70年。核电需要的铀矿,按目前发展速度仅能用50年。如果利用核聚变发电,氦-3是最安全最清洁的能源,然而地球上的氦-3仅有15吨左右,尚不能支持美国半年的用电量。月球上的氦-3最保守估计可供全世界开采500年。
尽管这些资源的利用遥远到无法预期,但科学家从不怀疑这一天的到来。
孙家栋,曾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技术总负责人。他说,当年东方红一号卫星从太空传回乐曲的时候,甚至连科幻小说的作者也没有完全预料到,就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空间技术竟然如此深刻改变了人类的思维和生活。
当哥伦布从欧洲的港口起航,没有人知道他会发现一块新大陆;当莱特兄弟从自行车修理车间中制造出“飞行者1号”,也没有人知道蔚蓝天空会迅速成为人类的活动疆域。
50年来,世界各国发射了近百颗深空探测器,把人类的眼睛带到了太阳、7颗行星、彗星和小行星,带到了距离地球非常遥远的深空中,使“相对论”等一系列宇宙基础理论得到了验证,并获得了很多对宇宙的新认识。
30年前,中国科学家曾用美国人赠送的月球岩石发表了12篇高水平的论文。参与研究的欧阳自远院士,把用我国自己的原始数据进行研究当成一种幻想。
进入21世纪,当经济实力和航天技术都有了一定基础之后,我国终于决定开展深空探测活动,并以无人月球探测作为起步。古稀之年的欧阳自远,被任命为绕月探测工程地面应用首席科学家。他说:“包括港澳在内的全国122位专家学者组成了绕月探测工程科学应用专家委员会,大家期盼月球科学数据尽早传回,期盼我国科学家能在宇宙探索中做出更多贡献。”
“第一轮探测我们没有赶上,新一轮探测热潮中,中国决不能落后”
“别人探月搞了几十年,我们现在为什么还要去搞?”作为绕月探测工程的总指挥,栾恩杰经常被问到这样的问题。
每当这时,栾恩杰都不禁微笑反问道:“别的国家生产汽车,我们是不是就不用生产了?别国科学家研究人类起源,我们的科学家还要不要研究?”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中国科学家一直以独立自主、勇于创新的姿态,在浩瀚太空书写着属于中国人自己的高度。
1984年联合国通过的《月球协定》规定,月球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难以改变的客观事实是,如果我国的月球探测活动取得一些成果,在国际上讨论《月球协定》的修订和分享月球权益时,将有更大的发言权,就能更有效地维护我国在月球的合法权益,否则就没有发言权。”
尽管国际上每年都要发表一些月球研究成果,但真正具有核心价值和意义的资料,从来都没有完全公布。欧阳自远说:“仅靠别人的二手资料,我国的科学水平就会永远落在别人的后面。”
专家们朴素的话语,传递着一个共同的声音:在尖端领域,中国人必须要有自己的作为。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两个超级大国在冷战背景下开展了大规模的探月活动。经过二三十年的沉淀和思考,人类重新从科学角度审视月球探测,21世纪的最初几年,美、俄、欧、日、印等不约而同地启动了月球探测计划,掀起了新一轮月球探测高潮。
如同地球上的南极科学考察一样,谁先到达谁就掌握主动。“如果等到别人都已找到月球资源利用的方法,我们再启动探月计划,就太晚了。”欧阳自远说,“第一轮探测我们没有赶上,新一轮探测热潮中,中国决不能落后。”
“我们没有重复别人的老路,而是实现了跨越。”从立项到发射仅用了3年多时间,作为工程总设计师的孙家栋感到十分自豪,“嫦娥一号卫星将首次绘制月球三维全图,探测的元素中有9种是国际上从未公布的……”
上世纪80年代,在日内瓦联合国知识产权总部各个国家代表自己知识产权的展台上,美国人展出的是一块月球岩石,苏联人展出的是加加林的照片,而中国展出的一个景泰蓝花瓶。
当时来到这里参观的中国青年学者叶培建被深深震撼了。
在今天,什么最能代表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航天技术无疑是重要的特征之一。
如今,叶培建已成为中国绕月探测工程卫星系统的总指挥兼总设计师。他说,耗资256亿美元的阿波罗登月计划,使美国建立和完善了庞大的航天工业体系,支撑起整个美国近十余年的经济和技术的高速发展。从阿波罗计划中派生出了大约3000种应用技术成果。
我国目前已经拥有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长征系列火箭,发展了通信、气象、对地观测、定位导航、科学实践、返回式、小卫星等7大系列应用卫星,发射了4艘无人飞船和两艘载人飞船,将3名航天员送上了太空。
探月工程立项后,数千人的研制大军投入其中,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层以上骨干的平均年龄仅35岁左右。“通过探月,培养一支出色的队伍,这是中国航天事业未来的希望之所在。”孙家栋为此特别欣慰。
探月工程中需要突破远距离数据传输、人工智能、自动化加工、空间核电源等一系列关键新技术,涉及到诸多新领域,这些新突破又将推动一大批基础科学和应用技术的发展。
2006年2月,《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正式将绕月工程列为16项重大专项工程之一。
如今,开发和利用空间的能力与成果,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嫦娥一号卫星即将发射的消息传出后,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而随着工程的进展,必将进一步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自豪感,促进全社会的进步。
明朝万历年间,一个名叫万户的官员,将自己绑在椅子上,点燃了椅背上的47支火箭——在这位人类历史上第一位有记录的航天事业实践者粉身碎骨600多年之后,月球上一座环形山以他的名字命名。
23日在西昌进行的嫦娥一号卫星绕月探测飞行任务情况介绍会上,有关科技人员介绍说,卫星发射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根据天气预报,未来数天发射场天气情况适合卫星发射。
有关技术负责人介绍,2004年初正式立项至今,绕月探测工程经历方案设计论证、初样研制、正样研制和发射实施4个阶段。
上一篇: 原来它们的“祖先”是太空驴友啊
下一篇: 403秒!中国“人造太阳”获重大突破
公司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工业区88号联系电话
400-123-4567电子邮箱
baoyinman.comCopyright © 彩票网_彩票开奖查询_体彩专家分析 版权所有